花楼街道,原是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所辖街区,位于江汉区东南角,南临沿江大道,西以民生路为界与民权街道为邻,北抵中山大道与水塔街道相对,东以江汉路商业步行街为界与江岸区上海街道毗邻。面积0.28平方公里,东窄西宽,状似梯形。其街道办事处位于武汉市江汉区民主一街165号。
花楼街道因花楼街而得名。据《湖北地名趣谈》记载,清朝末年,这条街上多半是砖木结构的楼房,屋檐和梁柱上涂绘彩色花饰,并将门窗雕镂成古香古色的图案,被称作“花楼”,这条街也被称作“花楼街”。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花楼街口地段被纳入英租界范围。1952年,花楼街道分属花楼、交通、居巷街人民政府管辖,1954年,改为花楼、交通、居巷街道,1961年,分为花楼和居巷两个街道,1979年建立花楼街道。截至1999年,街道辖向前、中巷、花楼等19个居委会。2010年11月,花楼街道与水塔街道合署办公,合并成立花楼水塔街道。
地铁2号线、6号线江汉路站出口设在花楼街与江汉路步行街交汇处,为花楼街道输送客流,老字号商铺环绕花楼街道周边。2000年时,花楼街道有居民9000余户,常住人口25000余人。花楼街道的施洋烈士故居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花楼街道的交通路被誉为“老汉口的文化一条街”。
命名
花楼街道因花楼街而得名。据《湖北地名趣谈》记载,清朝末年,汉口辟为通商口岸。在紧邻租界的地区,商业兴盛,人口稠密,茶肆、酒楼、杂货铺、金号银楼林立。这条街上多半是砖木结构的楼房,屋檐和梁柱上涂绘彩色花饰,并将门窗雕镂成古香古色的图案,被称作“花楼”,这条街也被称作“花楼街”。
历史沿革
明末清初,随汉口镇兴起,境内沿江码头林立,街市渐盛。清朝末年,花楼街形成。
1851-1861年(清咸丰年间),花楼街北边又发展了一条与其平行的街道,当时沿花楼街之名,也叫做花楼街。市民为了不致混淆弄错,遂将前者冠个“前”字,将后者冠个“后”字,此后便有了前花楼与后花楼两个街名并列于市。后来随着市政建设,将前花楼与黄陂街连通,统称黄陂街。前花楼这一街名,逐渐淹没。后花楼自江汉路经花布街延长至大兴路河边,统称为花楼街。但只有从江汉路至民生路这一段,人们仍习惯称为后花楼。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根据中英《天津条约》、中英《北京条约》,英国官员威司利(G.J.Woiseleg)等来汉察看地势,设立栈房。3月11日,英舰队司令何伯(Sir.J.Hope)、参赞斯密斯·巴夏礼(Sir.H.S.Pdrkes)会同汉阳府进行实地察勘,划定租界界址,初从花楼巷江边往东8丈起,至甘露寺(今黄陂街口)江边卡东角止长250丈、深110丈,合458.3亩立“大英国地基”石碑,花楼街口地段遂纳入英租界范围。
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陈潭秋、董必武主办的《武汉星期评论》,其社址曾在后花楼永进里1号。20世纪40年代,后花楼牛皮公所被改建成长江大戏院,前有李彩云等曾在此上演汉剧,以后又有李树棠、董明艳等续演京剧。1945年后由李青山将长江大戏院改建成大华大戏院,上映首轮国产片。梅兰芳主演的中国第一部彩色戏曲片《生死恨》在此首映。
1952年,花楼街道分属花楼、交通、居巷街人民政府管辖,1954年,改为花楼、交通、居巷街道,1961年,分为花楼和居巷两个街道,1979年建立花楼街道。1992年,江汉区以“发展第三产业”为格局规划了“两区”,其中就包含六渡桥为中心的现代商业区。是年,随着港资企业进驻武汉,花楼街的拆迁正式拉开序幕。在多次拆迁的历程中,平安大厦、新佳丽时尚广场、王府井集团、万达广场、宝利金中央荣御、和记黄埔有限公司世纪江尚等众多项目纷纷入驻其中,为花楼街的现代化建设注入能量。截至1999年,街道辖向前、中巷、熊家、小董、小巷、苗一、苗二、革新、四明、交通巷、武汉关、临江、方正、厚生、羊台、永成、南里、交通路、花楼19个居委会。
2010年11月,由于花楼街道大规模启动拆迁工作,经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将花楼街道与水塔街道合署办公,仍保持2个街道的建制,合并成立花楼水塔街道。
行政区划
2010年11月,花楼街道与水塔街道合署办公,仍保持2个街道的建制,合并成立花楼水塔街道。花楼水塔街道地处中山大道和江汉路交会的核心区,北至京汉大道,南临长江,西起前进四路、民生路,东沿江汉路步行街。辖区面积0.6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2.4万人,历史建筑18处,老里弄6处。
地理位置
花楼街道位于江汉区东南角,南临沿江大道,西以民生路为界与民权街道为邻,北抵中山大道与水塔街道相对,东以江汉路商业步行街为界与江岸区上海街道毗邻。面积0.28平方公里,东窄西宽,状似梯形。其街道办事处位于武汉市江汉区民主一街165号。
人口
2000年,花楼街道辖6个社区居委会,有居民9000余户,常住人口25000余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8.9万人。汉族居多,少数民族有回族、壮族、藏族、土家族等。
经济
2007年5月9日,香港特别行政区首富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有限公司与武汉正式签约,开发花楼街最后一片地块,对一些老字号的抢救行动也在展开。
地铁2号线、6号线江汉路站出口设在花楼街与江汉路步行街交汇处,为花楼街输送客流,花楼街道是武汉逛街游玩的首选之一。老字号商铺环绕周边,也有大量网红美食商铺入驻其中,还有剧本杀、真人密室逃脱等潮玩商铺汇聚于此。
社区服务
2025年政府采购记录显示,原辖区内的花楼等社区持续开展养老服务,项目预算55万元。社区服务网点通过电子化招投标系统实施采购,严格限定供应商需为中小微企业。该采购活动由花楼街道办事处组织实施。
交通
地铁2号线、6号线江汉路站将出口设在花楼街与江汉路步行街交汇处。
文化
后花楼皮业巷9号,就是中国共产党党员、著名“劳工律师”“二七”大罢工殉难者施洋烈士的故居。1959年,武汉市人民政府将皮业巷9号施洋烈士故居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江汉区委、区政府将故居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清乾隆“汪玉霞”糕点商号在花楼街道发源,花楼街道的交通路,被誉为“老汉口的文化一条街”,从20世纪20年代起,中华书局就把其汉口分局迁到了交通路35号。世界书局汉口分局也在几经迁址后,把地点定在了交通路37号。此后,陆续有一些大的书局开始在这里扎堆。
风景
“花楼记忆”微博物馆
2014年3月,位于江汉路中央荣御C2座3楼的“花楼记忆”微博物馆开门纳客。
江汉区部分街道行政区划调整方案起草说明.武汉市江汉区人民政府.2025-09-11
花楼水塔,正当时!.江汉之声.2025-09-11
江汉区志 第二篇 街道-第二章 街道分述-第四节 花楼街道.武汉数字方志馆.2025-09-11
武汉市江汉区人民政府花楼街道办事处2025年老甫、东民、花楼、永康、华中社区养老服务网点购买第三方服务竞争性磋商公告.中国政府采购网.2025-09-11
武汉市江汉区人民政府.武汉市江汉区人民政府.2025-09-11
江汉地名说 | 百年花楼 蝶变新生.江汉之声 .2025-09-11
云游荆楚 | 老汉口的文化一条街——交通路.湖北广电长江云.2025-09-11
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花楼街道交通路社区居民委员会.天眼查.2025-09-11
江汉区花楼水塔街道: 多元业态转型升级 驱动江汉路文商旅融合发展.武汉市江汉区人民政府.2025-09-11
沧桑花楼街.武汉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2025-09-11
品读武汉老字号丨汪玉霞:在世纪中穿行.武汉政协.2025-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