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山

蛇山(英文名:Snake Mountain),曾用名江夏山、黄鹤山、石城山、长寿山、灵山,是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长江南岸边的旅游景区。其因绵亘蜿蜒,形如伏蛇,得名蛇山。蛇山长约1790米,海拔85米,宽25-30米,呈斜陡长狭形。蛇山以武昌路为界,西为黄鹤楼公园,东为首义公园,形成一山两园。蛇山与汉阳龟山隔江相望。

蛇山在大约2.3亿年前,由于华北和华南板块相互碰撞,其开始抬升成陆。该山共有植物383种,其中野花有60余种,鸟类超过130种。蛇山由东西向排列的7座相连的山头组成,自西向东依次为黄鹄山、殷家山、黄龙山、高观山、大观山、棋盘山和西山。从首义公园东门起往西,即是蛇山之巅的黄鹤楼,长江大桥武昌桥头往东200米,依次为白云阁、胜像宝塔。在蛇山南麓有陈友谅墓,在蛇山中部顶端有岳武穆遗像亭,在蛇山南腰处建有抱冰堂,在蛇山尾部武昌大东门外有长春观以及许多重要的石刻等。

1950年,武汉市有关部门开始在蛇山上平壕拆堡,整山辟路,植树造林。2006年,开启“蛇山透绿”工程。蛇山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陆游孟浩然、白居易、王维等历代名人均曾登山游赏,吟诗作赋,留下名篇名句。

名称由来

三国时期,蛇山称江夏山。北魏时称黄鹤山。唐代以前,此山名曰黄鹄山,也称黄鹤山。宋朝称石城山,南宋陆游《入蜀记》中写道:“石城山缭绕如伏蛇”,后人开始称之“蛇山”。元朝时称长寿山。明朝时被誉为灵山。1909年,《湖北省城内外详图》正式标名为蛇山。

据历史资料记载,蛇山之名还有一说法: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而夺取天下。为了证明他夺取皇位的合法性,自称真武大帝下凡,并于永乐十年在武当山大修庙宇,因龟蛇是玄武精神的化身,于是开始供奉龟蛇。湖北巡抚王俭为迎合朱棣,于是改“大别山”为“龟山”,改“黄鹄山”为“蛇山”,从此便有了“龟蛇锁大江”之说。

历史沿革

蛇山挺拔秀丽,名胜古迹颇多,为历代游览胜地之一。

三国时,吴黄武二年(223年)孙权江夏区(今武昌),孙吴在蛇山修建夏口城,以山为城,依山傍江,用以防备和抵御蜀汉的军事进攻。这一军事据点成为武昌城的发源地,并在黄鹄矶头建成黄鹤楼。自此江夏古城风貌更为壮丽,黄鹤楼也誉为千古绝景。

南北朝时期,蛇山扩筑郢州城。萧庄在郢州称帝,让武昌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首都南宋时期,金兵曾攻城,城中士卒以强弩退兵,得到“万人敌城”之称。这背后,除了士兵勇敢善战之外,蛇山形成的天然屏障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之后,历代人士在山上陆续修建了园林建筑。至清代,该山除有寺庙、宫殿和塔外,驰名的景点有黄鹤楼、白云楼、楚观楼、斗姥楼(即南楼,又名钟彭楼)、北榭、大士阁、留云亭、望江亭(旧名十盘亭)、仙枣亭、压云亭、一览亭、搁笔亭(初名太白亭)、石镜亭(即石照亭)、万寿亭、静春台、涌月台、方朔读书台、摩崖方丈、白塔、费祎洞、小罗浮及古碑长廊等。清末至民国初,在司门口与武昌路两地各凿通一个山洞,俗称新、旧鼓楼洞,从此方便了蛇山南北的交通。除此之外的名胜还有为纪念湖广总督张之洞,由湖北各界集资在蛇山相继修建的抱冰堂、十桂堂、奥略楼、张公祠、抱膝亭等,并有为纪念八仙过海之一的吕洞宾在黄鹤楼遗址建造的纯阳楼(又名警钟楼)。

1911年,武昌起义时,起义军攻破武昌起义门旧址,首先就抢占蛇山,在山头架炮直轰总督衙门,一举摧毁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辛亥革命以后,在纪念辛亥首义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即湖北军政府旧址)周围建有孙中山铜像、中山纪念碑、黄兴铜像。此外还有大汉陈友谅墓。1924年,为纪念武昌起义,将原有蛇山公园改建为首义公园,此为武汉三镇最早的公园(比武汉中山公园早三年)。

历代文人墨客登山赏景、吟诗作赋者甚多,自唐至清,仅赞叹蛇山和黄鹤楼的诗词,已整理成册者就有500余首,其中以崔颢之《黄鹤楼》最受后人传诵,实为千古不朽的名作。

蛇山历尽沧桑,至武汉解放时已沟壑纵横,碉堡耸立,荆棘满山,名胜古迹多已湮没,幸存者也衰败不堪。解放后,政府开始对蛇山进行了大规模的修整,使其面貌大为改观。之后为修建长江大桥,1955年开始将西端的黄兴铜像胜像宝塔陆续迁至司门口附近。蛇山海拔高,隔绝水患,方便建筑城垣。到了近代,该山为“长江变通途”提供了最重要的支撑,减少了施工难度,真正实现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统一发展,在武汉城市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位置境域

蛇山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武昌长江南岸边,属于在武昌旧城中心。蛇山如同一字长蛇阵,从武汉长江大桥武昌桥头,一直延伸到大东门,全长近1.8公里。与汉阳龟山隔江相望。蛇山长约1790米,海拔85米,宽约25-30米,呈斜陡长狭形,形势险恶。蛇山以武昌路为界,西为黄鹤楼公园,东为首义公园,形成一山两园。

形成原因

蛇山上最古老的岩石至少可以追溯到泥盆纪晚期(约3.6—3.8亿年前),大约2.3亿年前,华北和华南板块相互碰撞,蛇山所在地开始抬升成陆。研究显示,在蛇山主体初步形成时,周围还是浅海海滨,再晚些时候则变成了较深水的海洋。经历长时间的变形、抬升、沉积和剥蚀,最终形成现在的样子。

自然地理

气候

蛇山所在的武汉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夏热冬冷,夏雨冬干,夏初多梅雨。年平均气温16.7℃。夏季高温在35℃以上,为长江流域三大高温中心之一。平均年降水量1280毫米,6月最多,12月最少。

地质

蛇山上的岩石主要是距今3.7亿年的砂岩,山脚下还有距今大约4.3亿年的页岩,这两种岩石都形成于海洋环境。

地形地貌

蛇山在长江中游,和龟山一道,使长江在这里形成藕节状。

生物多样性

据1983年《长江日报》刊登的《龟山和蛇山上的化石》,在蛇山上,发现丰富的动物化石,如三叶虫、腕足类动物、瓣鳃类动物、珊瑚、海百合纲茎、中华棘鱼等。

蛇山生态良好,共有植物383种,其中野花有60余种。其树木品种有侧柏女贞刺槐、青桐、三球悬铃木杨属、榆树、乌桕木槿树、圆锥铁钱莲等近百种,以及八角枫栎属丝棉木等多种高大乔木,还有红梅、桂花、银杏、白玉兰、雪松、香樟木等造景园林树木。其中野花有贯众活血丹、海金沙等。蛇山的鸟类超过130种。

景区布局

蛇山由东西向排列的7座相连的山头组成,自西向东依次为黄鹄山、殷家山、黄龙山、高观山、大观山、棋盘山和西山,全长1800多米。从首义公园东门起往西,即是蛇山之巅的黄鹤楼,之后是武汉长江大桥建成纪念碑,这里就是黄鹄矶,黄鹤楼旧址所在。长江大桥武昌桥头往东200米,依次为白云阁、胜像宝塔。在蛇山南麓有陈友谅墓,在蛇山中部顶端有岳武穆遗像亭,简称岳飞亭,在蛇山南腰处建有抱冰堂,在蛇山尾部武昌大东门外有长春观,以及许多重要的石刻碑刻等。

主要景点

黄鹤楼公园

黄鹤楼公园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蛇山。西抵司门口大桥头,南临阅马场及红楼,北临京广铁路干线。占地面积35.67万平方米,平均海拔85米,绿地面积29.53万平方米,绿地率82.79%。包括名胜区、文化区、植物区、岳飞景区4大景区。黄鹤楼为黄鹤楼公园的主要景观,始建于三国时代吴黄武二年(223),后屡建屡废。1981年重建黄鹤楼。1985年落成,主楼以清同治楼为蓝本。1985年成立黄鹤楼公园管理处。2000年与首义公园实行统一管理,后划归武汉市园林局。2007年被评为中国首批AAAAA级旅游风景区。

在黄鹤楼的基础上,先后建成白云阁、落梅轩、岳飞广场、百松园、梅园、杜鹃园等大小景点60多处。主楼黄鹤楼通高51.4米,有飞檐5层、攒尖楼顶、金色琉璃瓦屋面,各层布置有大型壁画、楹联、文物等;白云阁,阁名源于唐代诗人崔颢“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诗句,坐落在蛇山高观山山顶,是观赏黄鹤楼、蛇山、长江的极佳景点;毛泽东词亭建于1992年,亭内石碑镌有毛泽东填写的《菩萨蛮·黄鹤楼》和《水调歌头·游泳》;千禧吉祥钟,身重20吨,蒲牢1吨,取20世纪和21世纪的连接之意,是明朝永乐大钟以后中国铸造的最大铜钟;九九归鹤图浮雕,是中国最大的室外花岗石浮雕;古碑廊,主要用于保护、保存历代古碑,汇集了23方历代名人的诗词、题字书法真迹碑刻

武汉首义公园

中国湖北最早由中国人自建的公园。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蛇山上。建于1924年,于2000年并入黄鹤楼公园。

首义公园以位于武昌蛇山西南的乃园为基础拓展而成。乃园原为清代臬署的后花园,史称“臬署园”,辖地约三四十亩,融汇了中国传统造园的步移景异、巧于因借、诗情画意等手法,又结合武昌城内外的自然山水,营造了高远、恢宏、风雅的园林意境。与经营考究、充分利用地形造景的乃园相比,公园其他设施相对简单、朴素:将乃园的大花厅遗址改建成“西游厅”,修葺“大汉陈友谅坟墓”,墓东建总理纪念堂、共和游艺社、休闲茶亭,另砌筑挡土墙、安装铁栏杆、修通上山的石级道路,与山顶奥略楼相连,在拓展营建中强调的是空间的开放性与设施的功能性。

在“西风东渐”的背景下,来自西方的影响也体现在首义公园的园林设施中,主要表现在宣扬功绩的凯旋门和作为威权象征的方尖碑的形制。公园正门是一座类似凯旋门制式的麻石门楼,位于大成路上文庙和旧臬署右边的武当宫之间,面阔三间,水平线脚,巴洛克式山花,立柱内侧镶有爱奥尼柱式,唯一的“中国元素”是门楼正中由湖北省长兼督军肖耀南(1877~1926)题书的“武昌起义纪念坊”。

孙中山纪念碑

在武昌长江大桥头蛇山南麓。孙中山逝世后,武汉人民为纪念他的丰功伟绩由辛亥首义同人于1928年修建。纪念碑坐北面南,占地100平方米。碑身为中国传统的建筑样式,高7米,碑体用花岗石石砌成。碑座四周的护柱上环以铁链。碑正面镌刻“总理孙中山先生纪念碑。中华民国十七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日落成”。纪念碑由当时辛亥首义公园的经理夏道南和首义伤兵代表何正方监造。以“辛亥首义同人”名义撰写的碑文刻于碑阴。碑座左右两面为花圈挽带浮雕图案,庄重而典雅。1983年武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岳飞亭

岳武穆遗像亭简称岳飞亭。位于蛇山东区岳飞铜像前,蛇山中部的山脊上,在黄鹤楼以东574米、白云阁以东302米、武昌路涵洞上偏东处。1983年被武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岳飞成为激励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爱国楷模。武汉抗日群众团体在清理倾圮的岳王庙时,从瓦砾中发现一尊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四月镌刻的有岳武穆遗像和云南太和(今大理白族自治州)人张翼先所撰四言像赞诗的青石碑,于是众人推举辛亥首义同志会的胡贽负责筹措资金,在现址东8米处建岳武穆遗像亭,置碑于亭中。亭以碑得名。

涌月台

涌月台位于蛇山南区,在黄鹤楼以东266米、白云阁西南角约10米处,是明清时期与黄鹤楼紧密相连的一古建筑景观。于1992年1月建成,是比照毗邻首义公园的实物稍加放大的仿制建筑,呈四方框架形。白麻方石柱,柱高约4米,柱间距离3.4米,有4级台阶,占地面积54平方米。“涌月台”系时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的黄绮书写。

白云阁

白云阁坐落在蛇山高观山山顶,在黄鹤楼以东约274米处。海拔75.5米,阁高41.7米,比黄鹤楼仅低10米。因位处公园中心的制高点,所以成为统率东、南、北区的标志性建筑,是观赏楼(黄鹤楼)、山(蛇山)、江(长江)的极佳景点,也是观赏三镇云彩的最佳处。

费祎亭

费祎亭,1993年春依费祎跨鹤憩于黄鹤楼的传说而建。亭位于公园北区,在黄鹤楼东北约70米、白云阁以西214米处的山北坡上,离吕仙洞门前约8米。

胜像宝塔

胜像宝塔亦称宝像塔,因其色白,又称白塔或元代白塔。原在武昌蛇山西首黄鹤楼故址前的黄鹄矶头,1955年修建武汉长江大桥时,拆迁至蛇山西部、京广铁路跨线桥旁。1984年迁入公园西大门入口处。位于黄鹤楼正前方约159米、白云阁以西433米处,是黄鹤楼故址保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建筑。1956年被湖北省人民委员会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华寺

武汉龙华寺始建于明成化二年(1466年)。太监王定因母病创建,还有御赐匾额。成化十三年和弘治十五年由众太监合资对龙华寺进行殿廊扩大工程(有江夏志和石碑为证),依山为景,宏伟壮观。所以龙华寺是当时武昌城内一座大寺院,江夏志上说“城内寺有林木者,少环寺左右柏竹丛绕者,龙华称最,寺院枕蛇山,麓殿庑壮丽,桥梁镂刻……有虎邱西之风。”也是当时武流最大的寺院。是闻名全国的禅宗道场之一。龙华寺之所以闻名,不仅是它的历史悠久,而是多次曾举行传戒法会,影响深远。寺内建筑有:山门楼、天王殿大雄宝殿、禅堂、观音殿、地藏殿、往生堂、延生堂、法堂、罗汉堂、斋堂、客堂、左右钟鼓楼,僧房一百零八间等建筑。

儒林外史》曾这样描述——“武昌省有名的是一座武汉龙华寺。龙华寺坐落在宾阳门内,乃是个极大的丛林。”可见龙华寺一度是武汉最大的寺院,现在也被武汉市政府列为蛇山显山透绿工程中的保留建筑。

湖北省图书馆

中国省级公共图书馆。中国成立最早的官办省级公共图书馆。

1904年3月托忒克·端方创办武昌武当宫图书局。1904年11月,张之洞在武当宫图书局基础上成立了学堂应用图书馆,1905年经扩建后,名湖北图书馆,日后屡次扩建,以藏书丰富、章程严密而著称。1928年扩大规模,收集中西文新出版科学书刊,进行编目,并使用卡片式目录进行文献检索。1934年2月筹建新馆,馆址定在蛇山南麓抱冰堂右侧高观书院遗址;1936年9月建成开放。1938年8月~1940年9月,西迁至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46年8月,从恩施迁复武昌,更名为湖北省立武昌图书馆;1948年1月对外开放。1949年7月~1954年9月,馆名频繁更改;1954年10月12日,定名湖北省图书馆。2012年迁入沙湖之滨的新馆,12月8日对外开放。馆舍主体建筑地上8层,地下2层,总建筑面积为10.23万平方米,各类阅览座席6300个。是湖北省最大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之一。

截至2021年,馆藏实体文献总量近千万册(件),其中线装古籍46万余册(善本5.87万册),报刊71万册,视听文献30万册(件);可供读者使用的数字资源总量共623太字节(TB),缩微制品3.5万件,电子图书800万册。馆藏中,尤以古籍善本、地方志、民国文献等最富特色,宋、元、明、清各代珍本皆有收藏,有90种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抱冰堂

1909年,张之洞的学生为了纪念他,在蛇山上建了“抱冰堂”。

斗级营

斗级营位于武昌蛇山北麓与汉阳门正街之间,是清末武昌府署管理钱粮的军营驻地。因为当年给养以“斗”计量发放,故将此地称作斗级营,也有“斗斗粮食斗斗金”之意。20世纪初,武汉最早的照相馆之一美华照相馆开在这里。改造后的斗级营将古城风貌、片区特点和新消费品牌相结合,形成商业、文旅、餐饮三结合模式。

蛇山表烈祠

武昌蛇山烈士祠位于武汉市蛇山南麓,湖北省图书馆东侧,是当年中国人民祭奠抗日英烈最高规格聂氏宗祠。1938年初,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蛇山南坡建成一座表烈祠,用以表彰先烈、供奉抗战中阵亡的将士。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中国历史类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蛇山南麓阅马场。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1981年10月依托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建立。2013年底,议员公所旧址复原维修全面完成,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前后两部分建筑完整复原,基本恢复历史原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武汉国民政府旧址纪念馆、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共有藏品22608件(套),其中珍贵文物263件(套)。除不可移动文物——武昌起义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旧址以外,藏品以清末及民国时期与辛亥革命相关的历史文物、历史文献资料、珍贵历史照片为主。“辛亥名人字画”“共和纪念瓷器”和“近代名人家谱”各成序列,颇具特色。

武汉长江大桥

武汉长江大桥位于湖北省武汉市内横跨于武昌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是中国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全桥总长1670米,其中正桥1156米,北岸引桥303米,南岸引桥211米。从基底至公路桥面高80米,下层为双线铁路桥,宽14.5米,两列火车可同时对开。上层为公路桥,宽约20米,为4车道。桥身为三联连续桥梁,每联3孔,共8墩9孔,每孔跨度为128米。正桥的两端建有具有民族风格的桥头堡,高35米,从底层大厅至顶亭,共7层,有电动升降梯供人上下。主要遗存有桥体、引桥。武汉长江大桥是20世纪50年代苏联及东欧国家帮助中国建设的156个工业项目之一。2018年,武汉长江大桥入选《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一批);2016年9月,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古老涵洞

蛇山中段,红楼身后,有道凿于百年前的古老涵洞,涵洞长约百米,南北洞口筑有防止水土流失的八字山墙,山墙呈阶梯状向两翼展开。这座老涵洞不但是连接蛇山南北的重要通道,也是武汉首座采用钢筋混凝土修筑的隧道工程。

开发与保护

曾经的蛇山,有一片山体墓冢成群,只有禾本科杂草,少有树木。1950年开始,武汉市有关部门开始在蛇山上平壕拆堡,整山辟路,植树造林。2006年,开启“蛇山透绿”工程。2020年11月,蛇山北坡被改造成环山绿道,绿道修建后,把昙华林、黄鹤楼、粮道街户部巷这些景点连了起来。据了解,北坡整片树林保持着原生态,为保护好这片林子,该园职工形成了共识,在保障游客和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人工干预。

相关文化

蛇山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武昌名山》中提到,自古以来,他们在武昌留下最多诗赋的地方就是蛇山。

崔颢在这里写下《黄鹤楼》,成为千古吟诵黄鹤楼的第一诗。唐代大诗人李白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让武汉有了“江城”之名。还有陆游孟浩然、白居易、王维等历代名人均曾登山游赏,吟诗作赋,留下名篇名句。

毛泽东一生多次登蛇山览胜,从“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到“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都有蛇山身影。

仲夏蛇山,自有人来.武汉市武昌区融媒体中心.2025-09-01

蛇山.有道翻译.2025-09-02

蛇山.新浪旅游.2025-09-01

踏青赏花徒步登山,湖北到处是美景.今日头条.2025-09-01

武汉市.中国大百科全书.2025-09-01

名人来武汉 在蛇山留下的诗赋最多.武汉市人民政府.2025-09-01

美丽武汉,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武汉市人民政府.2025-09-01

黄鹤楼.中国大百科全书.2025-09-01

黄鹤楼公园.中国大百科全书.2025-09-01

蛇年说蛇 | 黄鹤楼所在地“蛇山”,其名背后竟藏何种玄机?.腾讯网.2025-09-01

名人来武汉 在蛇山留下的诗赋最多.武汉市人民政府.2025-09-01

武汉蛇山怎么样 好玩吗.武汉生活网.2025-09-08

武汉首义公园.中国大百科全书.2025-09-01

岳飞亭.黄鹤楼.2025-09-08

涌月台.黄鹤楼.2025-09-08

白云阁.黄鹤楼.2025-09-08

费祎亭.黄鹤楼.2025-09-08

胜像宝塔.黄鹤楼.2025-09-08

龙华寺.武汉市武昌区人民政府.2025-09-01

湖北省图书馆.中国大百科全书.2025-09-01

本馆概况.湖北省图书馆.2025-09-01

老建筑有了新创意 武昌古城新地标斗级营开街迎客.腾讯网.2025-09-01

武汉记忆 | 这里是当年中国人民祭奠抗日英烈最高规格的祠堂.武汉工商学院.2025-09-01

蛇山表烈祠.抗日战争纪念网.2025-08-19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中国大百科全书.2025-09-01

武汉长江大桥.中国大百科全书.2025-09-01

武汉长江大桥.中国大百科全书.2025-09-01

黄鹤楼下的人间烟火,蛇山上的神奇武昌.澎湃新闻.2025-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