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饭店

香山饭店(英文名:Fragrant Hill Hotel),位于海淀区香山公园内,是由美籍华裔建筑设计师贝聿铭主持设计的一座融合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和环境艺术为一体的四星级酒店。

香山饭店的原址为清代康熙帝香山行宫,乾隆皇帝在此基础上扩建,命名“虚朗斋”,为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后由香山慈幼院在旧址上修建女校。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机关进驻香山后,此处为中央政策研究室、新华出版社总编辑部、中央军委作战部第一局的办公居住地。1979年2月,由美籍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设计,于1982年10月竣工开业。香山饭店占地约3公顷,总建筑面积为35000平方米,平面布局是以总占地约16000平方米的11座庭院花园,将2至4层的5组楼群予以分割,又以单面景窗连廊相贯通而组成的。

1984年,香山饭店获美国建筑师学会荣誉奖。香山饭店是以现代主义建筑理念表现中国传统文化意蕴的伟大尝试,是中国建筑界走向改革开放的标志。

发展历程

香山饭店坐落在香山公园内,香山公园是有800余年历史的皇家园林,建园始于金大定二十六年(公元1186年),清朝乾隆十年(1745年)修葺扩建,改名为“静宜园(香山)”。香山饭店所在地是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虚朗斋”的故址,而虚朗斋是静宜园内皇帝的“中宫”。

民国初年由熊希龄北洋政府前总理、财长)在清静宜园虚朗斋遗址上建设香山慈幼院的“红叶村”,是为“女校”(香山慈幼院女生部)故地。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机关进驻香山后,此处为中央政策研究室、新华出版社总编辑部、中央军委作战部第一局的办公居住地。

1957年7月,经北京市政府批准,利用原香山慈幼院旧房舍开办的香山饭店正式开业,一直经营到1978年停业改造。1979年2月经国务院、北京市政府批准市一服务局利用外资翻建香山饭店,由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主持设计,1980年7月15日动工。饭店经两年零三个月建设,于1982年10月17日重张试营业,1983年4月1日正式开业,后更名为北京香山饭店有限责任公司。

1985年3月,香山饭店首次接待了出席全国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的委员们,至1996年接待全国政协八届四次会议委员,连续12年接待了全国政协会议委员。

方位布局

香山饭店位于海淀区香山公园内,占地约3公顷,地势较平缓,高点与低点标高相差6.2米,总建筑面积为35000平方米,平面布局是以总占地约16000平方米的11座庭院花园,将2至4层的5组楼群予以分割,又以单面景窗连廊相贯通而组成的,11座庭院中建造了十八景,如“晴云映日”,“云岭芙蓉”。主庭园中有一个1400平方米的人工湖,湖名为“流华池”,环湖共有八景,如主峰送石上装有人工瀑布,池心筑有一青石方台,台上仿修清朝乾隆的古迹蜓“曲水流觞”。饭店的正中是主入口,主入口前形成一个横向展开的三合院,进入大门厅有总服务台,帐房,穿过门厅是接待大厅(又名四季庭或溢香厅),处于主要公共活动的中央其空间貌似一个传统的“四合院”,11米高处加盖30米x25米的玻璃顶棚,四周墙面采用室外装修手法,屋顶采用中国古建筑“歇山式”,以显示古老民居“四合院”的特色。接待大厅四周设有酒吧,餐厅,商店,文娱,休息室等。西北角的建筑群是后勤服务区和宴会厅区,有200座位的中餐厅和150座位的西餐厅及400座位的大宴会厅,员工食堂等。西南角有部分客房,冰饮,健身房等。中轴线的东侧是客房。香山饭店外立面装修采用灰瓦白墙的江南民居传统形式,门窗周围的线脚则用专门烧制的灰砖镶贴,部分客房屋顶采用硬山和单坡屋顶,体现了传统风格。

设计特色

香山饭店是贝聿铭将现代建筑艺术与中国传统建筑特点相结合的精心之作。苏州庭园的长廊曲径、假山水榭,尤其是建筑屋宇与周围自然景观相辅相成的格局,以及光影美学的运用,都被贝聿铭作为建筑符号用于其中。

贝聿铭选择香山兴建香山饭店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主要是为了寻找“现代中国建筑之路的探索性提案”,是为了“对中国建筑创作民族化的探讨”。而且,他对香山饭店在施工过程中和建成以后与香山这个特定环境的关系是非常重视的,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他提出,应严格控制北京古城区的建筑高度,以保持从故宫向外平缓开阔的空间格局。所以他采用在水平方向延伸的、结合地形的、高低错落的、院落式的多层建筑。这样将体积约15万平方米的庞然大物切成许多小块,以达到“不与香山争高低”的目的。同时在对这些“三至五层的底层建筑设计中,比重较重地加入传统园林建筑的色彩”。在庭院的设计中,后花园是香山饭店的主要庭院,三面被建筑所包围,朝南的一面敞开,远山近水、叠石小径,高树铺草布置得非常得体,使整个风格既有江南园林精巧的特点,又有北方园林开阔的空间,既简洁又有一定传统园林的色彩。还有若干小庭院沟通了香山自然景色与香山饭店的联系,使物与景和谐一致。前庭和后院虽然在空间上是绝然隔开的,但由于中间设有“常春四合院”",那里有一片水池,一座假山和几株青竹,是前庭后院有了连续性。这种具有传统园林典型风格的符号。院落式布局在香山饭店中应用,导致了香山饭店能够适当的“融合在它所处的环境之中”,使建筑群围绕在一系列精心组合的庭院,自由的散落在山坳间,没有过多的人为装饰,显得朴实而自然。因而,尊重历史成为其创作的原动力,这不仅体现在他的环境处理上,更表现在他对建筑的整体处理意念中。

在平面布局上,采用了中轴线这一几乎是传统生命力的东西,同时加以“大屋顶间的空间——庭院”这一基本元素的重复运用,大量的庭外庭组织成了他对历史传统的理解。如果说这一点并不很具新意的话,那么,真正能体现其作品价值的则是建筑本身的外部形式的处理。园林建筑是由园林和建筑两部分组成的,两者互相利用、互相衬托、互相渗透,是有机地交织在一起,不可分割的。香山饭店的庭院已具有一定的传统园林的色彩,而建筑也具备了一定的园林味。在建筑物的设计创作中,贝聿铭放弃了古典式的大屋顶,而代之灰色的小坡。客房各翼的顶层部分采用了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中常见的形式——硬山和单坡屋顶。这使人们从地面上看上去时,客屋部分的屋顶形成一种韵律,体现了传统风格。而覆盖在“常春四合院”上面的,采用完全现代化的玻璃采光顶也正是汲取了中国传统的九脊顶精髓。同时他在立面上,仅象征性的用砖贴出一些窗棂,在大面积的白墙上挖出一些深色的窗棂。在这里,看不到出檐深远的屋顶和因此而形成的独特的中国传统的“青色”文化,而展现的是一幅平面化的抽象图,各种古典意味的元素全压缩在墙面上,表达出贝聿铭对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的理解和重新诠释,从这一点上说,他是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一种新的高度向人们展示了一种可能选择的道路。

香山饭店设计在继承和发展传统遗产方面作了不少工作,有些方面也是收到成效的。在庭院布置上即简洁又有一定的传统园林的色彩。在建筑上如空窗、漏窗、月洞门;在装饰上,如磨砖对缝、宫灯等,都在传统建筑中吸取了营养。在江南园林中用的很多的白色抹灰墙,在这里也运用的很成功。大面积采用白色,给香山饭店的建筑形象带来了鲜明的强烈的特征。香山饭店与中国其他旅游旅馆——那些骨牌式的建筑相比,与国际上那些所谓“现代化旅馆”相比。与众不同,别具一格,这是香山饭店设计的成功所在。

在整个香山饭店的色彩上,也延续了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风格,从室外到室内,基本上只用三种颜色,白色是主调,白色的墙面,包括外墙和内墙,白色的顶棚,屋架,白色的桌面,茶几和灯具;灰色是仅次于白色的中间色调,在室外用在勒脚、门窗套,联系窗户的装饰格带,屋顶、围墙压顶等处,而且一律用磨砖对缝,在室内,用在地毯,卧具,沙发,办公桌椅等处,黄褐色,用作小面积点缀,如墙面花岗石勒脚,木材的楼梯,室内装饰格带,竹制的窗帘等,这三种颜色组织在一起,无论室内室外,都十分统和谐高雅,使来到香山饭店的人们,看到每一个细小的部件都不会忘记是在香山饭店,这一点看起来似乎简单,但最难做到。可见贝聿铭在设计香山饭店的过程中,巧妙地运用了中国传统园林古建筑的审美方式,使整个空间形态处于一个精心策划的符号系统中,体现出一种历史与现代文化的传承与交融。他试图用传统建筑的语言符号来和每个人对话,寻求内心深处的共鸣。这也证明了贝聿铭对历史文化与环境的独悟和钟情。

服务设施

香山饭店拥有13个大小不等的多种规格会议室及多功能宴会厅,可承接几十人至几百人的会议宴会活动。400㎡ 宴会厅可容纳90人至250人会议、宴会;250㎡ 旷真阁/双清厅/虚朗厅阶梯教室,可承接70至130人培训;178㎡ 溢香厅可容纳60至80人会议、宴会;108㎡ 蕴香厅可容纳50至70人会议、宴会;80㎡ 1/2/3号会议室可容纳30至45人会议、宴会;45㎡ 贵宾A/B/C会议室可容纳15人会议。香山饭店还配有专业星级厨师团队,会议餐、团体餐,均可满足。此外,酒店共有285间客房,多种房型满足各种住宿所需。

价值与意义

香山饭店是以现代主义建筑理念表现中国传统文化意蕴的伟大尝试,是中国建筑界走向改革开放的标志。

所获荣誉

相关事件

2019年5月16日,香山饭店的设计者贝聿铭去世,享年102岁。

春聚香山 “会”享自然|商务之余的春日绮梦.微信公众号.2025-09-15

历史曾在这里行走.微信公众号.2025-09-15

香山饭店会议预定|黄金档期抢订中….微信公众号.2025-09-15

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去世 香山饭店:晨会时集体默哀.百家号.2025-09-12